教育縱橫
新聞資訊
-
教育縱橫
- 您當前的位置:首頁 > 教育縱橫
美國高中的“學術自由”
作為把控課堂的人,教授西方文明的老師也常常樂于將一節(jié)課的很大一部分留給我們討論用,他自己也不吝拋出觀點和例子來參與討論。在他看來,學生們?yōu)榱俗C明自己的觀點正確而據(jù)理力爭,是比聽老師照本宣科效率高得多的學習方式,而敢于理性地挑戰(zhàn)老師等學術權威的觀點,則是一個學生最值得欣賞的品質(zhì)。
有優(yōu)秀的學生,就有平庸的學生。美國教育另一個值得稱道的優(yōu)勢就是它成功地分流:不同水平的學生有適合他們的不同的路走。這一點在我第一年的交換生學習中體會頗深。在政府資助的公立學校里,學生不需要負擔私立學校巨額的學費,而且如果家庭貧困,就連午餐也能在學年開始時經(jīng)過申請而免去費用。類似的高政府補貼,解決了很多收入偏低家庭不求最好、但求夠用的基礎教育需求。不少公立學校的學生,唯一的學術要求就是高中畢業(yè)證,之后便會參加工作。想要考上大學的則需要自己努力把GPA和AP數(shù)量搞上去,或者進入私立學校。
私立學校里的學生大多會為大學申請做準備,但水平也能分出三六九等。因為課程的選擇基本遵照學生的意愿,一個美國學生的高中四年(9、10、11、12年級)會根據(jù)自己的喜好和學術水平安排不同的課程。四年下來,可能一門榮譽課程(Honor)或者AP課程都沒有,每天三點放學玩了吃、吃了寫不到半個小時作業(yè)就洗洗睡了。然后大學申請個普通州立大學或者社區(qū)大學,畢業(yè)后找一份普通但穩(wěn)定的工作,結婚生娃。對于一個向往平凡、輕松生活的人,這樣再好不過。
或者像我這種"nerd"(書呆子)一樣,一年報了四門AP,教科書壘起來一米高,每天光是需要讀的東西就有幾十頁A4紙,稍不注意玩多了就可能忙到11點。其實這種作業(yè)并不費手勁,而是耗腦子。我曾經(jīng)為了做一個關于共產(chǎn)主義的課堂報告(presentation)而忙到天亮,睡了兩個小時便上學去了。這并不是因為在我眼里成績有多么重要,而是平日里課堂上的活躍氣氛,讓我有與大家分享知識和見聞的欲望。雖然前后幾天自己都有要睡死在課堂上的沖動,但在報告收獲老師好評和同學好奇心的同時,也對這個現(xiàn)代史上最復雜的政治理論有了更深的認識。美國教育的成功,可能就要歸功于鼓勵這種自主的、非強制的學習和自由的分流。在激發(fā)學生學習的興趣時,也把選擇自己未來的權利留給了他們。
- 上一篇:呼喚教育的“綠色GDP”
- 下一篇:眾多海外名校在滬設點辦學 撬動上海教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