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聞資訊
新聞資訊
提高學生體質,轉變觀念是前提
對體育的認知落后,不能從人格培養(yǎng)的高度來看待學校體育教學。體育是在強健體魄的過程中實現(xiàn)"育"的功能,許多發(fā)達國家奉行"運動第一、學習第二"的教育宗旨,運動是培養(yǎng)青少年健全人格最有效的途徑,體育運動一定少不了團隊合作,少不了遵守規(guī)則,一定不能缺乏頑強的意志,這些都是健康人格的要素。然而,我國很多學校把體育簡單地等同于鍛煉身體。體育不只是健身,更要育人,培養(yǎng)身體素質背后的精神意志。
學校把體育當副科,認識不到位。很多學校體育教師缺編嚴重,體育場地和設施依然缺乏,不能按要求開足體育課。"每天鍛煉一小時"依然無法真正保證,有的學校為了應付體育加試、體育聯(lián)考,臨時抱佛腳,還有的學校只在運動會、"體育月"等特殊時期重視對體育,并未建立長效的機制?雌饋黹_足課時的學校有的是圍繞學生體質健康測試開展體育活動,活動形式單調、乏味,不受學生歡迎,還有的只注重發(fā)展自身優(yōu)勢項目,忽視體育鍛煉的全面性與均衡性。
家長普遍存在重智育輕體育的傾向。很多家長只是關注眼前孩子成績的好壞,節(jié)假日給他們報大量的培訓班、輔導班、特長班,導致他們無暇參加各項體育運動。孩子只要好好學習,其他的什么都不用干,這又極大壓縮了他們身體鍛煉的空間。在飲食方面很多孩子不吃早餐,大量食用垃圾食品,造成膳食營養(yǎng)攝入失衡。在節(jié)假日有些孩子生活作息不規(guī)律,導致身體機能下降。
毛主席說過,"身體是革命的本錢"。他還在《體育之研究》一文中指出,"體育一道,配德育與智育,而德智皆寄于體,無體是無德智也。體育于吾人實占第一之位置。體強壯而后學問道德之進修勇而收效遠。于吾人研究之中,宜視為重要之部。學有本末,事有終始,知所先后,則近道矣"。
體育和成績是相輔相成的關系。許多家長和老師誤認為參加太多體育活動就會占用孩子大量的時間,沒有足夠時間學習,學習成績就可能跟不上。國際上已有研究表明,孩子的運動能力不僅不會導致成績的下降,反而對成績有促進作用。美國芝加哥西北大學的杰克?凱斯勒博士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運動能夠提高動物的記憶力以及學習能力。并有證據(jù)顯示運動也能對人類產生同樣影響。也有人用一個"1"和N個"0"組成的數(shù)字來比喻人生的價值,認為"1"是健康,后面的"0"分別代表財富、地位、榮譽、美貌......沒有身體的健康,一切都會化為烏有。體育鍛煉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強身健體,它給與中學生的更多的是活力,是激情,是斗志,是昂揚的心態(tài),是無窮的力量。
2012年,國務院下發(fā)了《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的若干意見》,之后,不少省份紛紛出臺政策,將體育成績與中考、高考掛鉤。出臺將體育成績與考試掛鉤的政策,初衷是促使學生加強體育鍛煉、提升身體素質。但是,在落實政策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掉進"應試體育"的窠臼。
青少年身體素質事關個人成長、家庭幸福、民族未來。學校、家庭、學生要形成合力,青少年課余時間的不同去向,折射出一個國家教育模式、人才培養(yǎng)理念。要建立青少年"立體健身模式", 加大中小學體育教師培訓力度,提高中小學體育課程的科學有效性。政府則可通過購買公共服務的方式盤活體育資源,使青少年學生每天課余時間、周末、寒暑假期間,都能隨時到健身場所進行體育活動,真正營造全社會重視體育運動的良好氛圍。